碳排放激增 50% 后, 谷歌达成 200 兆瓦核聚变电力采购协议

  • 2025-07-07 01:14:14
  • 263

IT之家6月30日消息,谷歌宣布将从一家即将建成的核聚变发电厂购买电力,核聚变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圣杯”,是科学家们追寻了半个多世纪的目标,尽管该行业几年前曾取得重要里程碑,但这项技术仍有待证明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或在商业上是否具有可行性。然而,谷歌今天宣布的这项合作表明,该公司对利用核聚变技术为其数据中心供电的可能性充满信心。

这一消息紧随谷歌最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而来。报告显示,尽管谷歌做出了清洁能源承诺,但其温室气体排放仍在持续上升。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核聚变反应堆也无法及时投入运营,以帮助谷歌实现到2030年大幅削减碳排放的目标。

谷歌高级能源主管迈克尔・特雷尔(MichaelTerrell)在周五与记者的通话中表示:“在我们看来,这是一项改变世界的先进技术。当然,我们仍需克服一些重大的物理和工程挑战,以使其具有商业可行性并实现规模化。但我们现在就希望投资其中,以实现这一未来目标。”

具体而言,谷歌已与康芒韦尔索聚变系统公司(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简称CFS)达成协议,购买200兆瓦的“未来无碳电力”。CFS是一家正在建设该核聚变发电厂的私营公司,谷歌也是其投资者之一。此类购电协议在其他电力来源中较为常见,是一种为新项目筹集资金的方式。而核聚变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时间规划要不确定得多。

核聚变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复制恒星产生光和热的方式。在太阳中,氢原子核聚变生成氦,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果能够在地球上以可控的方式实现这一过程,那么人类将解锁一种潜在的、无限的、无碳污染的能源。

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极端的高温——超过1亿摄氏度。由于对高温和高压的要求极高,直到2022年,科学家才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而目前只有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能够做到这一点。目前的核电站通过核裂变产生电力,即通过分裂原子核来释放能量,这一过程会产生放射性废物。

CFS表示,其技术发展速度已足够快,有望在21世纪30年代初将首个核聚变发电厂接入弗吉尼亚州的电网。弗吉尼亚州也是“数据中心走廊”所在地,许多科技公司在此地建造或扩建设施,以开发新的人工智能工具。然而,其他能源专家认为,核聚变技术可能还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商业化。目前,CFS正在马萨诸塞州建设其试点工厂。

谷歌和CFS并非唯一对核聚变技术抱有希望的企业。2023年,微软与HelionEnergy达成协议,购买其正在开发的核聚变发电机的电力,该发电机预计将于2028年投入使用。据《华盛顿邮报》上周报道,近年来,主要来自私人投资者的约80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573.28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入了核聚变初创企业。

谷歌在2021年首次宣布对CFS进行投资,以支持其研发工作。如今,谷歌又进行了第二轮资本投资,尽管双方并未披露具体金额。自2015年以来,谷歌还一直是另一家核聚变公司TAETechnologies的投资者,但与CFS的协议是谷歌首次达成的核聚变购电协议。

2021年,谷歌曾承诺到本十年末将碳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50%。然而,其最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由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谷歌的碳排放量自2019年以来已增长超过50%。与CFS达成的200兆瓦购电协议仅占谷歌无碳能源采购的一小部分。谷歌表示,自2010年以来,其已签署了170多份协议,购买2.2万兆瓦的清洁能源,其中大部分为风能和太阳能项目,这些项目被视为更可行的短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