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汪汪队”立大功 我国机器狗已“打入”海外市场

  • 2025-07-13 00:07:08
  • 896

中国网7月11日讯近日,在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的首赛上,我国的“黑豹2.0”机器狗凭借卓越性能与前沿技术,以10.3米/秒的速度打破由波士顿动力WildCat创造并保持十年的8.89米/秒的机器狗纪录。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国腾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黑豹2.0”在速度与结构轻量化的改造上均实现了技术突破,其核心技术将来一定会在相应领域得到应用。”

我国机器狗海外市场广阔核心部件原创性正在攻破

当前我国在机器狗(学名“四足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日趋成熟,与西方相比成本也大幅降低,因此出口市场一直向好。据央视新闻年初报道,杭州一家企业生产的机器狗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通用人形机器人的业务覆盖超过全球超一半的国家和地区。

今年6月,宁波空港口岸首次出口一批机器狗至德国。这批机器狗来自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深处”),能够在电力巡检、公共安全等复杂环境中作业,完成跑跳运动、识别跟随、前后避障、实时图传等功能。据悉,企业后续还将有更多的同类产品通过宁波空港口岸走向国际市场。在此之前,云深处也曾与官方合作伙伴EasternGreenPower(EGP)深度合作,采用自研的X30四足机器人和数字化技术,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团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据悉,X30是国内第一台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应用的行业级机器狗,被命名为“SPock”。

张国腾介绍,目前有许多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择购买中国生产的机器狗,且购买宇树科技的机器狗进行学术研究、收集数据等已成行业共识。高校将实验结果与代码等成果进行公开后,还可以推动宇树科技升级自身产品。“宇树科技已经将这个生态做起来了,如果要写一篇腿足类机器人的论文,大家都默认购买宇树的产品。”

张国腾指出,需要看到的是,机器狗“从0到1”的阶段主要都是西方在做,这一阶段攻克后,我国在“从1到10”以及产业化阶段发展得很快,但目前所应用的核心算法、核心芯片、软件等大多还是西方原创的。“可以说,西方更偏重于技术的原创,中国更偏向于面向应用场景的技术攻关。”当前,我国正不断攻克原创技术难关,宇树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生产的机器狗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率已超90%。

军事民用双轨并行机器狗在多场景应用中“大展身手”

张国腾介绍,机器狗相当于一个移动平台,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到达轮式和履带式平台难以到达的地方,例如在带有楼梯或壕沟环境的特殊场景中巡检,如果加装机械臂就是一个移动作业平台,加装摄像头或者感知模块,就是移动侦查或者移动观测平台。

近年来,各地进行的应急通信综合保障演练、救援演练等过程中,多次出现机器狗的身影。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组织开展的2025年应急通信保障实战演练中,运用了电子机器狗在内的多种载体,搭载高通量卫星便携站、全网通基站、MESH自组网等先进装备,高效整合地面、空中及太空的多层级通信节点,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约40平方公里的有效覆盖范围。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的新能源灭火救援实战演练中也使用了机器狗进行侦查,展现人机协同、机器换人等战术应用。

我国也已研发应用了“升级版”的军用“机器狼”。张国腾表示,四足结构赋予其更强的跨越壕沟、楼梯、废墟的能力,可配合步兵或无人战车执行巷战、山地突击等高危任务,显著降低人员伤亡风险。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期间,能够集群作战、自主协同的机器狼群亮相,由搭载接收指令、回传侦察图像模块的“头狼”,搭载武器的精准打击狼,以及自动跟随、运输物资的伴随保障机器狼等组成,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器狼运用集群作战概念,可实现“人—车—狼”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动态自主协同。在最初设计时,还特别考虑到对城市地形环境的适应性,让它们能够轻松实现上下楼梯,翻越障碍沟壑等常规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动作。

机器狗的主要结构包括驱动器、传感器、本体机构及控制器。张国腾指出,目前相关的电机理论已经较为成熟,仍存在的难点大多需要在工程层面解决,例如如何提升电机的功率密度,如何解决长时间工作的散热问题,以及减轻腿部重量的同时增强本体强度等。“现在的机器狗相当于是极简版的仿生,与真正的四足动物相比没有脊柱,腿部由于只有三个关节,自由度也要少很多。但目前的仿生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足够了,多增加一个部件,成本和故障率都会提升,因此目前的形态结构已经是现有条件下最优的了。”(吴晨笛)

编审:魏婧王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