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惹毛了特朗普, 让特斯拉驶入政治漩涡, 市值缩水2000亿美元
- 2025-07-10 02:37:04
- 424
2025年中旬,美国股市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特斯拉股价暴跌14.26%,市值单日蒸发近2000亿美元。这个看似源于财政预算案的市场波动,背后却隐藏着一场科技巨头与政治权力的全面决裂。
事情的起点,是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大而美法案”。这部法案不仅终结了电动车的联邦购车补贴,更深层地触碰了马斯克商业帝国的命脉。
一时间,这位全球首富怒不可遏,直接在社交平台上炮轰这项政策为“愚蠢至极”。而特朗普的回应更不留情面,直指马斯克不过是“失去了政府好处才发飙”。
曾经亲密无间的“政治盟友”,为何会走到撕破脸的地步?马斯克为何如此愤怒?他又为何不惜代价自立门户,成立“美国党”?而这一连串政治风波,又是如何一步步将特斯拉推入深不见底的资本深渊的?
回到一个月前,马斯克还被称为是特朗普政府的“非官方智囊”,不仅是“大金主”,还是“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他的建议一度被特朗普视为“行动指南”。
马斯克本人甚至长期住在海湖庄园,两家人关系“亲如一家”。感恩节时还共度佳节,特朗普甚至亲自带着马斯克的孩子在椭圆形办公室转悠。
这一切,在“大而美法案”通过后,开始悄然崩塌。这部法案的内容,几乎是对新能源行业的“精准打击”。
首先,7500美元的电动车补贴被全面取消,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特斯拉时将不再享有价格优惠;其次,联邦碳排放积分市场被废除,传统车企不再需要购买特斯拉的碳积分。这两项政策的取消,直接掐住了特斯拉的两条“利润大动脉”。
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特斯拉靠卖“积分”就赚了106亿美元。如今,这个收入来源被彻底切断。
更致命的是,新的财政预算案还计划大幅削减清洁能源基金,终止充电桩建设项目,甚至取消对屋顶太阳能设备的补贴。这让特斯拉的能源业务也遭遇“灭顶之灾”。不只是电动车,连新能源的“副业”也无法幸免。
马斯克这才意识到,自己支持的这位总统,正在亲手拆掉他辛苦筑起的商业帝国。过去的一年,马斯克为特朗普连任投入了近3亿美元,不仅动用社交平台助选,还出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协助削减联邦开支。
但特朗普上台后,却将价值5000亿美元的AI项目交给了他的“死敌”奥尔特曼,甚至将NASA预算腰斩,重创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特朗普政府内部,“政府效率部”被视为“瞎胡闹”。多次在高层会议上与马斯克起冲突的官员,最终逼迫特朗普亲口说出“不需要他了”,并要求其辞职。曾风光无限的“国师”,被当众扫地出门。
马斯克心中积郁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他在社交平台上连发数条推文怒斥特朗普政府,还发起投票询问是否应该成立新党。最终,以2比1的支持率,他宣布“美国党”正式成立。
文件显示,这一政党已在美国选举委员会完成注册,由特斯拉CFO担任财务主管。马斯克还准备在德克萨斯州参加联邦众议员选举,或扶持亲信参政。他的目标很明确:在中期选举中获得关键少数席位,成为影响法案通过的“决定性力量”。
但正如很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美国的两党政治结构根深蒂固,第三党几无生存空间。哪怕是绿党这样的“老三党”,几十年来也从未在联邦层面赢得一席之地。马斯克能否打破这一惯例,谁也无法预料。
就在“大而美法案”通过的当天,特斯拉的市值如瀑布般倾泻。分析师指出,特斯拉市值中至少三分之一来自自动驾驶和AI业务的未来预期。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政策的支持与监管的宽容。如今,监管风向骤变,NHTSA已对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启动调查。
一旦强制要求搭载雷达,特斯拉坚持的“纯视觉路线”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被迫重构整套系统。这不仅意味着技术路线的失败,更意味着巨额的追加投入与市场信心的崩塌。
与此同时,马斯克的国际声誉也在快速下滑。德国因为他发表反环保言论,工会组织集体抵制;中国市场连续三个季度销量不达预期;加州也开始削弱对特斯拉的清洁能源象征地位。从“创新教主”到“政治雷区”,马斯克的转变令人唏嘘。
而特朗普的打击远未停止。他公开威胁称,“马斯克获得的补贴比任何人都多,如果没有这些补贴,他就该回南非老家。”甚至扬言要撤回所有政府合同,终止火箭发射项目。SpaceX、特斯拉、xAI,无一幸免。
马斯克也不甘示弱,爆料特朗普涉及爱泼斯坦档案,更在公开场合直斥其“忘恩负义”。这一来一回,彻底撕破脸皮,昔日的“金主与候选人”变成了“死敌与对手”。
就在这场政治风暴愈演愈烈的同时,特斯拉的销量也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跌13%,加上利润暴跌71%,外界普遍认为其财务状况已亮红灯。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Cybertruck,也因制造复杂、交付延迟、价格高昂而销售惨淡。消费者对其“内饰简陋、操控笨重”的反馈,更让这款未来图腾变成现实难题。分析师指出,该产品更像是一个品牌象征,而非利润支柱。
自动驾驶业务方面,Waymo早已悄然超车,在多个城市实现商业化运营。而特斯拉的试点项目仍需人类监控,甚至发生逆行、撞车等安全问题。曾被视作未来的Robotaxi,如今却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高风险产品”。
特斯拉的股东与分析师群体早已坐立难安。华尔街著名分析师丹·艾夫斯公开呼吁董事会限制马斯克涉政,“公司正处于关键转型期,不能再耗费精力在政治冒险上。”马斯克的回应却极为直接——“闭嘴,丹。”
这种“我行我素”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其领导能力的质疑。在马斯克看来,他正在经历一个“乔布斯时刻”,只是这一次,没有人能把他请出去。
他想要通过新党实现政治理想,但现实却让他一次次在泥潭中挣扎。他已经意识到,在特朗普主导的政治格局下,连世界首富都无法全身而退。
这场风暴,不仅仅是一场私人恩怨,更是美国科技企业与政府之间权力博弈的缩影。面对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美国政府选择扶持传统能源、压制绿色科技,实质上是走回了“制造业回流”的老路。在这场退潮中,马斯克成了第一个被推上赌桌的筹码。
对中国而言,这一切是一个重要观察窗口。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政商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已让企业家难以安心发展技术与产业。相比之下,中国强调“亲商、安商、富商”的政策导向,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成长土壤。
马斯克曾多次表示钦佩中国工人、工程师的勤奋与执行力。如今,若他真心想摆脱政治干扰,专心做企业,或许“中国杭州”才是那个更适合他的地方。
这场从“金主”到“敌人”的戏剧转折,揭示了美国政治与商业关系错综复杂的一面。而马斯克的政治赌注,正让特斯拉付出沉重代价。未来是否会有新的转机?没人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科技巨头的“政治中立”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上一篇:位浪姐自己组团出道
- 下一篇:亲妈后爸把娃埋别人坟里拍视频寻子